Lam. Encycl. 5:298. 1804.
灌木,高1.5-5m。 枝条顶部常攀援;小枝细长,幼枝、叶和花梗均被短柔毛或微柔毛。托叶钻状三角形,长达2mm,常变为硬刺,无毛;叶柄长2-5mm;叶片纸质或膜质,椭圆形、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稀圆形,长1-6cm,宽1-3cm,基部圆钝,先端急尖或钝圆,叶背有时苍白色,侧脉5-7条,两面明显。花雌雄同序,通常2-10朵雄花和1朵雌花簇生于叶腋,或组成聚伞花序;雄花:花梗纤细,长5-10mm;萼片5-6,卵形或倒卵形,长约2mm,宽约1mm,全缘;雄蕊5枚,直立,其中3枚较长,花丝合生,其余2枚较短而花丝离生,药室纵裂;花盘腺体5枚,鳞片状;雌花:花梗纤细,长4-8mm;萼片5-6,宽卵形,不等大,长1-1.5mm,外面被微柔毛;花盘腺体5-6枚,长圆形或倒卵形;子房球状,3-12 室;花柱短。浆果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0.6-1cm,红色,干后灰黑色。种子三棱形,长约2mm。花期:3-6月。果期:5-11月。
产地:梅沙尖(深圳考察队548)、仙湖植物园(王定跃1004)、内伶仃岛(李沛琼2064),本市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旷野草地、低山林下、林缘或灌丛中,海拔100-400m。
分布: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。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非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。
用途:根、叶为民间草药,用于治跌打损伤。